在"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的網站上,發現這個課程讓我覺得我好幸運喔!
而且看到這個培訓時,剛好是報名的第一天耶!話不多說的一定要報名一下啦!
課程非常豐富喔!
第一天 ~
上午主講人:貓頭鷹圖書館館長:李苑芳
經歷:
信誼基金會幼兒圖書館開館志工〈開館~閉館〉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諮詢專線志工〈84年~86年〉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
台北電台親子教育節目主持人〈89年-91年〉
中國圖書館學會委員〈93年度〉
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薦評選委員〈94年、96年、98年、99年〉
台北市政府兒少福利推動委員〈96年、97年〉
兒童文學導賞人
現職: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會祕書長
貓頭鷹圖書館、故事館 館長
課程內容:社區、家庭閱讀服務的意義
教孩子熱愛與渴望,比教孩子要怎麼做還要重要!
閱讀→有趣勝於有意義,主張無壓力閱讀
成功的閱讀推銷者之必備因素:
1、對閱讀的喜好〈自己要先喜歡閱讀〉
2、對「聽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況的掌握
3、對各個不同年齡層所適讀的「文本」的認識=擁有大量閱讀的經驗
我們是閱讀推銷員 ~
我們的身段要低,要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
仔細聆聽孩子的感受;只有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才能夠成功的讓孩子愛上閱讀
下午主講人:黃惠玲教授
學歷:美國加州克萊蒙研究大學教育博士
專長:英文教學、英語教材教法、兒童文學、師資培育
現職: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暨SCBW1〈作家及插畫家協會〉台灣分會會長
課程內容:圖畫書裡的親子密語
挑戰傳統觀念與意識形態
進入故事的深層解讀:讀者的解讀
找出繪者的畫中話:繪者的解讀
親子共讀繪本
增加親密關係
教導禮義廉恥的觀念
親子的對話:絕不只是"爸媽囧很大"
現代繪本的多元主題與多元角落打開親子共讀的不同對話層次
父母親要先了解故事內容,才能輔助小孩
小孩需要大人引導才會思考!
建立孩子國際觀
第二天 ~
上午主講人:王派仁校長
學歷:嘉義大學國教所博士候選人、台灣師大社會教育研究所畢
現職:臺中縣溪尾國小校長〈全校49人〉
得獎:台中縣第一、二屆文學獎報導文學類、十二屆大墩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
經歷:中縣社會領域輔導團副召集人〈十四年〉、靜宜大學兼任講師
中台科技大學兼任講師、南一社會領域教科書主編寫
教育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審查委員
著作:過五關學修辭〈螢火蟲出版社〉、活動作文學習單〈螢火蟲出版社〉
遊戲作文學習單〈螢火蟲出版社〉、走出教學更多〈天衛文化、小魯優質教學〉
多元描寫作文〈華祥兒童文教出版社〉、語言可以這樣玩〈心理出版社〉
課程內容:語言可以這樣玩?兒童語言發展遊戲與活動
●女童口語發展較男童快約半年至一年,但進入小學後就無此差異!
語言學習的高度複雜性:
1、發音
2、語言內涵
3、語用
4、文化與社會性因素
◎語言的學習是社會互動的結果,特別是父母親
兒童語言發展分期
1、初期:一歲以前 → 真正的語言發展從一歲開始,例:單字的出現
2、早期:一到二歲 → 句子開始出現
3、晚期:三到十歲
◎語言的前期是非常關鍵的階段
◎有口語發展良好的友伴〈大概大一~二歲的小朋友〉,有助於兒童語言發展與口語社交能力
三到五歲的兒童已經完成基本語言發展;此階段可以誘導孩子畫圖,幫助他串聯成一個故事
當孩子畫圖時,問他畫什麼?等他畫好幫他在畫紙適當處,以適用的文字寫下來,讓孩子作對照
五歲以前的兒童,在語言發展上,仍以聽、說、認字為主,不急著學書寫
五到七歲的孩子,讓他們自己挑選喜歡的書閱讀
認知是由感覺動作行為的內在化,將認知的一種象徵系統轉化成為語言是故必須有足夠的活動或遊戲經驗
所以要多聽、多看、多接觸、多說話!
老師還帶了幾個不錯的遊戲喔!
下午主講人:游佩芸教授
學歷: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
現職: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經歷:曾以筆名翻譯謝爾‧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等作品
策劃主編星月書房Mini & Max系列
翻譯繪本:《大海的朋友》、《我的漫畫人生》
近年企劃遠流出版社的故事繪本《小鱷魚史瓦特》、《小象帕兒》系列
《愛思考青蛙》、《變成麵包的夢》、《好朋友出租》等50餘本圖畫書。
學術著作: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獲金鼎獎第32屆最佳人文類圖書出版獎》
課程內容:兒童文學中的異想世界
閱讀活動能培養孩子的理解力、思考力、表達力
繪本〈圖畫書〉:以「圖」為主,「文字」為輔。其圖不只是圖,作者常常會將想說的話,表達的意境,
透過「圖」來向小讀者傳達,所以「圖」和「文」都會說話喔!
橋樑書:以「文字」為主,「圖」為輔。書中的圖片就只是插畫,並無弦外之意,文字量比文字書少,
比繪本多。
文字書:完完全全以「文字」為主。
重要觀念: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需閱讀文字書,因為覺得繪本是給小小孩看的,殊不知
若一下子讓孩子從繪本閱讀跳到文字閱讀,對小朋友來說,是稍嫌吃力的,也間接破壞孩子往
後的閱讀樂趣。所以,在為孩子挑選書時,除了注意故事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外,還要考慮到
孩子本身的閱讀能力。盡可能地循序漸進,讓小朋友很自然的踏上閱讀的旅程,成為一位愛閱
讀的孩子。唯有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才能將故事所要傳達的意念,進入孩子的心靈。
第三天
上午主講人:王怡鳳總幹事〈蒲公英親子圖書館〉
課程內容:說個好故事、朗讀好聽的兒童文學〈實作分享〉
透過遊戲讓班上的人自我介紹,自己介紹完後,以對方的特徵來告訴對方,換她自我介紹了!
此遊戲目的是讓人容易記得對方的名字,介紹的內容越生動,越容易記得對方!
故事接龍,一組四個人,在10秒內要畫出東西,當主講人說換,就換下一個人畫,全部的人都畫
好後,要看圖說故事 ~ 〈發現自己超級沒想像力,有待加強!〉
以下是各組的作品 ~
我是這一組啦!
好久沒上課了,這次的課程非常不錯喔!每個講師都依個人的專長,傾囊相授,讓我知道親子共讀的
重要性及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好期待上進階課程,不知道又會擦出什麼火花?